位於臺南麻豆的總爺藝文中心原本是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的總爺工廠及本社,於1912年(大正元年)1月開始營運。二次大戰結束,糖廠由臺灣政府接收,歷經多次改組、合併經營,最後於1993年關閉。
1998年(民國82年)進行拆除廠房工程時,麻豆鎮文史工作者與當地居民意識到這個與曾與麻豆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記憶即將被清除,便積極向政府提出保留的訴求。1999年11月19日,臺南縣政府正式公告總爺紅樓辦公室、廠長宿舍、招待所、紅磚員工餐廳、日式庭園,以及百年樟樹群為縣定古蹟。昔日載運甘蔗的老火車頭、糖廍榨石也被保存下來。
隨著古蹟活化再生、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觀念逐漸受到國人重視,政府也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政策,這個舊糖廠因而被改設為南瀛總爺藝文中心,於2001年(民國90年)11月4日正式掛牌營運,並著手進行歷史建物的修繕工程。
麻豆保有深厚的民間信仰與多項傳統技藝、文化產業,總爺藝文中心的主要定位則以工藝類為主,結合特展、工坊、地方文化館、國際藝術村與豐富的綠帶資源,兼具發展工藝美學、觀光休閒與教育的功能,也致力串連臺南的藝文學術資源與社區活動、擴展網絡與多元文化交流,形成一個流動的場域。
在大門入口旁邊就是紅樓建於1911年(明治44年),原是明治製糖株式会社本社的辦公室,於1912年(大正元年)正式啟用。這棟以紅磚建造的長方形洋樓風格建築歷經多次增建,呈現簡樸、穩重、有序的空間格局;木造的室內樓板、八角裝飾扶手梯、屋樑椼架與小露臺欄架,非常古樸雅致;樓層窗戶開口的上緣中央以拱心石裝飾,強化了整個立面線條分明的層次變化。紅樓在2008 年(民國97年)2月完成修復工程,現今作為藝文展覽空間。遊客漫步行走在這個開放、明亮的寬敞空間裡,除了可以感受原建築物作為辦公室,重視工作績效與嚴明管理的特色與結構,也能沈澱心情,細細品味展覽品的藝術文化之美。
延伸閱讀: